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洪湖市呂蒙口村立足村莊歷史文化和“回漢民族一家親”的傳統,找準文化傳承創新及美麗鄉村試點定位,弘揚“呂蒙文化”,以文化人、凝心聚力,群眾自發踐行“五共”理念,走出小家、共建大家,村莊重煥生機,群眾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講好“呂蒙故事”,念好共同締造“三字經”。呂蒙口村一直將文化傳承作為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中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邀請文化能人,挖掘村莊底蘊。邀請對村歷史文化了解的村民,將呂蒙精神與村莊發展歷史結合,講好“白衣渡江”“刮目相待”歷史典故以及呂蒙勤奮讀書、集思廣益、愛民如子、紀律嚴明等的傳說故事。文化能人肖創奇為呂蒙口村共同締造活動賦詩四首,參與村文化解說及宣傳工作,收集編寫村基本情況、建制沿革、近現代名人等近4萬字,充分挖掘和展示村三國文化底蘊。打造文化陣地,豐富文化載體。打造呂蒙文化廣場,完成廣場籃球場塑料地板鋪設,利用文化墻、廣場舞臺、三國風格長亭等陣地開展花鼓戲、打籃球、拔河等群體活動。李必武、丁火焰等村民自制傳統美食參與“農民豐收節”地方美食大賽,“三字經”立在村廣場上,村里的小學生自覺習誦,形成“學呂蒙、揚正氣”的特色村莊文化。建立文體團隊,引導文藝創作。村民魏臘鳳、徐曉玲等自發組織廣場舞隊,村民劉明、王光偉等組織詩詞楹聯協會、三國文化研究等興趣小組,利用村文化廣場、圖書室等活動陣地,經常性組織民間戲曲表演、對聯書法比賽、小學生詩歌朗誦等活動,文體活動常態化,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四是征求群眾意見,提煉村規民約。為了讓村規民約更適應時代需要,村“兩委”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從中提煉出新的村規民約。新村規民約延續之前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形式,突出群眾共同參與村莊建設發展主題,激發群眾共建共管。
傳承“呂蒙文化”,營造群眾參與好氛圍。呂蒙口村十分注重傳承以“好學、孝義、足智多謀”為主要內容的呂蒙文化。捐贈“子明書屋”,建設精神家園。在外鄉賢定雄武一直在外從事教育事業,心系家鄉,多次積極出資出物、建言獻策,資助村莊教育。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村民魏春新提出要方便村內老人兒童讀書學習,找個場所作為村圖書室和村史館。得知情況后的定雄武主動聯系村里,自費70萬對自家老房子進行裝修翻新,聘請圖書管理員,捐贈幾千冊書籍,無償供村里使用。為弘揚呂蒙發奮勤讀、持之以恒的好學精神,特地將此屋命名為“子明書屋”(呂蒙字子明)。弘揚孝義文化,選樹優秀典型。開展“最美庭院”“好家風”“好婆媳”“呂蒙孝子”等評選活動,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孝老愛親光榮榜,大力宣傳群眾中的先進典型。村民王光陽家有兄弟7人,家族人口較多,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都相處融洽和睦,互相幫忙,從未發生過爭吵扯皮的事,被村民評為家和萬事興“好家風”的榜樣。吸納群眾意見,共育文明新風。在呂蒙文化廣場建設黨員群眾說事亭等平臺,學習呂蒙足智多謀的好品格,多次召開板凳會,虛心聽取各方意見,群眾自主討論文明晾曬、文明停車、垃圾處理等問題,根據群眾意見,更新成語故事畫、建設小曬場、隔防護網、建小菜園等事項都得到了一一落實。
保護傳統村落,扮靚幸福仁美新家園。呂蒙口村從環境整治、村落保護等“小切口”入手,掃干凈、碼整齊、拆通透,做好共同締造“大文章”。開展環境整治,擦亮美麗村莊。群眾主動參與環境整治700余人次,清理垃圾、枯樹、雜草叢等110噸、亂堆亂放78處,拆除伙屋8個、旱廁3個。出動挖機、吊車等42臺次,開展清淤疏浚,恢復護村河水系,清理淤泥1.3萬方,清理岸線長度1200米,護村河和倒口潭子重現水清岸綠、魚蝦穿梭的美態。保護明清古建,打造三國文化?;謴兔窬踊张娠L格,增加三國文化建筑式樣,呂蒙成語故事、傳統民俗畫等在村居墻體立面、廣場四周隨處可見,增加木橋、廊道、木制圍欄等具有地方民俗特點的配套基礎設施。衛生綠化分區管理,村民馮云堂、王清娥主動認領廣場管護,組成環境衛生監督隊,每天保持廣場衛生清潔,周邊村民每周兩次主動參加廣場和護村河、倒口潭子兩岸清掃,丁家巷常年干凈整潔。群眾投工投勞,提升村莊顏值。五組村民黃國松、黃敏等人自發捐出自家拆除伙屋的3000余塊磚,用于修建二組排水溝。村民一起動手,補栽、移栽紫薇樹、桂花樹、紅葉石楠、枸骨球等2400多棵,50多名村民主動認管認養,參與清理雜草、翻耕土地、鋪設步道、安裝木制柵欄等勞動,提升村莊庭院“顏值”,形成“整體有形、沿途有景”的景觀效果。四是規劃農旅項目,夯實產業基礎。四組村民楊巧星聽說村黨支部計劃在護村河和倒口潭子打造休閑農旅產業,立馬自行拆除了自家魚池棚子。針對村民提出的“利用本村在外從事燒烤餐飲經營老板眾多的優勢,發展垂釣、燒烤、文藝采風等產業”的建議,村里決定以倒口潭子景點式打造建設為突破口,錨定農旅融合發展目標,開發休閑垂釣、農旅采摘等產業,成立農旅合作社。目前,村里已開發35畝垂釣圍堰,完善道路、涵閘等配套設施,采摘園、垂釣臺、文學創作攝影采風基地等項目都在積極規劃設計中,初步形成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集體能增收、群眾得實惠”的產業雛形。(洪湖市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發表時間:2022-12-08 來源:湖北文明網
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洪湖市呂蒙口村立足村莊歷史文化和“回漢民族一家親”的傳統,找準文化傳承創新及美麗鄉村試點定位,弘揚“呂蒙文化”,以文化人、凝心聚力,群眾自發踐行“五共”理念,走出小家、共建大家,村莊重煥生機,群眾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講好“呂蒙故事”,念好共同締造“三字經”。呂蒙口村一直將文化傳承作為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中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邀請文化能人,挖掘村莊底蘊。邀請對村歷史文化了解的村民,將呂蒙精神與村莊發展歷史結合,講好“白衣渡江”“刮目相待”歷史典故以及呂蒙勤奮讀書、集思廣益、愛民如子、紀律嚴明等的傳說故事。文化能人肖創奇為呂蒙口村共同締造活動賦詩四首,參與村文化解說及宣傳工作,收集編寫村基本情況、建制沿革、近現代名人等近4萬字,充分挖掘和展示村三國文化底蘊。打造文化陣地,豐富文化載體。打造呂蒙文化廣場,完成廣場籃球場塑料地板鋪設,利用文化墻、廣場舞臺、三國風格長亭等陣地開展花鼓戲、打籃球、拔河等群體活動。李必武、丁火焰等村民自制傳統美食參與“農民豐收節”地方美食大賽,“三字經”立在村廣場上,村里的小學生自覺習誦,形成“學呂蒙、揚正氣”的特色村莊文化。建立文體團隊,引導文藝創作。村民魏臘鳳、徐曉玲等自發組織廣場舞隊,村民劉明、王光偉等組織詩詞楹聯協會、三國文化研究等興趣小組,利用村文化廣場、圖書室等活動陣地,經常性組織民間戲曲表演、對聯書法比賽、小學生詩歌朗誦等活動,文體活動常態化,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四是征求群眾意見,提煉村規民約。為了讓村規民約更適應時代需要,村“兩委”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從中提煉出新的村規民約。新村規民約延續之前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形式,突出群眾共同參與村莊建設發展主題,激發群眾共建共管。
傳承“呂蒙文化”,營造群眾參與好氛圍。呂蒙口村十分注重傳承以“好學、孝義、足智多謀”為主要內容的呂蒙文化。捐贈“子明書屋”,建設精神家園。在外鄉賢定雄武一直在外從事教育事業,心系家鄉,多次積極出資出物、建言獻策,資助村莊教育。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村民魏春新提出要方便村內老人兒童讀書學習,找個場所作為村圖書室和村史館。得知情況后的定雄武主動聯系村里,自費70萬對自家老房子進行裝修翻新,聘請圖書管理員,捐贈幾千冊書籍,無償供村里使用。為弘揚呂蒙發奮勤讀、持之以恒的好學精神,特地將此屋命名為“子明書屋”(呂蒙字子明)。弘揚孝義文化,選樹優秀典型。開展“最美庭院”“好家風”“好婆媳”“呂蒙孝子”等評選活動,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孝老愛親光榮榜,大力宣傳群眾中的先進典型。村民王光陽家有兄弟7人,家族人口較多,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都相處融洽和睦,互相幫忙,從未發生過爭吵扯皮的事,被村民評為家和萬事興“好家風”的榜樣。吸納群眾意見,共育文明新風。在呂蒙文化廣場建設黨員群眾說事亭等平臺,學習呂蒙足智多謀的好品格,多次召開板凳會,虛心聽取各方意見,群眾自主討論文明晾曬、文明停車、垃圾處理等問題,根據群眾意見,更新成語故事畫、建設小曬場、隔防護網、建小菜園等事項都得到了一一落實。
保護傳統村落,扮靚幸福仁美新家園。呂蒙口村從環境整治、村落保護等“小切口”入手,掃干凈、碼整齊、拆通透,做好共同締造“大文章”。開展環境整治,擦亮美麗村莊。群眾主動參與環境整治700余人次,清理垃圾、枯樹、雜草叢等110噸、亂堆亂放78處,拆除伙屋8個、旱廁3個。出動挖機、吊車等42臺次,開展清淤疏浚,恢復護村河水系,清理淤泥1.3萬方,清理岸線長度1200米,護村河和倒口潭子重現水清岸綠、魚蝦穿梭的美態。保護明清古建,打造三國文化?;謴兔窬踊张娠L格,增加三國文化建筑式樣,呂蒙成語故事、傳統民俗畫等在村居墻體立面、廣場四周隨處可見,增加木橋、廊道、木制圍欄等具有地方民俗特點的配套基礎設施。衛生綠化分區管理,村民馮云堂、王清娥主動認領廣場管護,組成環境衛生監督隊,每天保持廣場衛生清潔,周邊村民每周兩次主動參加廣場和護村河、倒口潭子兩岸清掃,丁家巷常年干凈整潔。群眾投工投勞,提升村莊顏值。五組村民黃國松、黃敏等人自發捐出自家拆除伙屋的3000余塊磚,用于修建二組排水溝。村民一起動手,補栽、移栽紫薇樹、桂花樹、紅葉石楠、枸骨球等2400多棵,50多名村民主動認管認養,參與清理雜草、翻耕土地、鋪設步道、安裝木制柵欄等勞動,提升村莊庭院“顏值”,形成“整體有形、沿途有景”的景觀效果。四是規劃農旅項目,夯實產業基礎。四組村民楊巧星聽說村黨支部計劃在護村河和倒口潭子打造休閑農旅產業,立馬自行拆除了自家魚池棚子。針對村民提出的“利用本村在外從事燒烤餐飲經營老板眾多的優勢,發展垂釣、燒烤、文藝采風等產業”的建議,村里決定以倒口潭子景點式打造建設為突破口,錨定農旅融合發展目標,開發休閑垂釣、農旅采摘等產業,成立農旅合作社。目前,村里已開發35畝垂釣圍堰,完善道路、涵閘等配套設施,采摘園、垂釣臺、文學創作攝影采風基地等項目都在積極規劃設計中,初步形成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集體能增收、群眾得實惠”的產業雛形。(洪湖市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