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在冬日的利川市涼霧鄉關東村,因山、水、壩、橋、樹獨特的自然風貌而盡顯旖旎風光,村民熱火朝天共同締造幸福關東的場景,又仿若觸手可及的幸福時光正在手間緩緩流淌。
匯聚三力,
讓村民“坐不住”
一是匯聚黨建引擎力,轟出幸福加速度。全村33名黨員在支部引領下,成立6個黨小組縱向延伸到底,形成支部帶片區、黨小組帶自治組織、黨員帶農戶的“三帶”模式,啃下了8戶舊房拆除、10畝公益建設用地租賃、2.4公里河道整治等“硬骨頭”,支部引擎陣陣轟鳴,幸福列車嗷嗷加速。
二是匯聚村民源動力,釋放幸福新動能。關東村立足“幸福大院話幸?!薄肮沧h亭下議發展”“新風橋上匯民聲”“星火夜會拉家?!钡?,對環境整治、最美庭院建設等84條群眾建議,一事一議、共商共議。發揮老人“吹耳旁風”、婦女“鄰里說事”、學生“小淘氣”作用,一場場面紅耳赤的謀議盛會,一陣陣互攀互比的蔚然新風,畫出了一張張幸福生活真圖景。
三是匯聚能人創造力,助力幸?!捌炊喽唷?。成立“幸福關東拼多多人才庫”,共吸納工程建筑類、園林造景類、規劃設計類人才10余人,為關東村魚鱗壩、壁畫墻等貢獻了創造力。聯系鄉政協委員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共筑網紅同心路、連心梯。發動能人們用真情為幸福關東“拼多多”助力。
共建“三美”,
讓關東顏值“藏不住”
一是共建人居環境美。一方面推進特色民居改造和最美庭院建設,采取“以獎代補”形式,提倡自家投工投勞,發動本村能工巧匠和57戶村民一起將老房屋換成了青瓦白墻、飛檐翹角式的民居。另一方面借評留美,創建“婆婆評美,公公說事”評選,將德行家風、人居環境、勤勞致富作為最美標準,公公說“是非”、婆婆評“美丑”,目前已經評選了10戶最美家庭,真正讓人居環境美了起來。
二是共建文明鄉風美。文明鄉風美在“魂”。一手抓清廉文化鑄魂育民工程建設,深入挖掘“兩點兩線”共建共治的清廉元素,走好貧困村邁向網紅村的“廉學道”,弘揚口口相傳的清廉家風,建設紅遍全村的清廉之家。一手抓共同締造文明積分制度與人居環境、產業發展、政策最優惠待遇、最美系列評選、網紅打卡攤位點選擇權等聯動。
三是共建富民產業美。美麗鄉村美在產業,美在共同富裕。關東村堅持共謀共建網紅景觀“魚鱗壩”引來了人;共建河濱彩道綠色產業帶,180畝蔬菜水果采摘大棚、80畝水產養殖、8家綠色康養民宿、共享菜園、莼菜采摘體驗園等真正留住了人;共建山腰經果林示范區,全村推廣青脆李種植,村委聘請技術人員指導,群眾投工投勞共建260畝脆李基地,實現了產業富民。(湖北日報通訊員黃小龍 牟強)
發表時間:2022-12-23 來源:湖北文明網
行進在冬日的利川市涼霧鄉關東村,因山、水、壩、橋、樹獨特的自然風貌而盡顯旖旎風光,村民熱火朝天共同締造幸福關東的場景,又仿若觸手可及的幸福時光正在手間緩緩流淌。
匯聚三力,
讓村民“坐不住”
一是匯聚黨建引擎力,轟出幸福加速度。全村33名黨員在支部引領下,成立6個黨小組縱向延伸到底,形成支部帶片區、黨小組帶自治組織、黨員帶農戶的“三帶”模式,啃下了8戶舊房拆除、10畝公益建設用地租賃、2.4公里河道整治等“硬骨頭”,支部引擎陣陣轟鳴,幸福列車嗷嗷加速。
二是匯聚村民源動力,釋放幸福新動能。關東村立足“幸福大院話幸?!薄肮沧h亭下議發展”“新風橋上匯民聲”“星火夜會拉家?!钡?,對環境整治、最美庭院建設等84條群眾建議,一事一議、共商共議。發揮老人“吹耳旁風”、婦女“鄰里說事”、學生“小淘氣”作用,一場場面紅耳赤的謀議盛會,一陣陣互攀互比的蔚然新風,畫出了一張張幸福生活真圖景。
三是匯聚能人創造力,助力幸?!捌炊喽唷?。成立“幸福關東拼多多人才庫”,共吸納工程建筑類、園林造景類、規劃設計類人才10余人,為關東村魚鱗壩、壁畫墻等貢獻了創造力。聯系鄉政協委員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共筑網紅同心路、連心梯。發動能人們用真情為幸福關東“拼多多”助力。
共建“三美”,
讓關東顏值“藏不住”
一是共建人居環境美。一方面推進特色民居改造和最美庭院建設,采取“以獎代補”形式,提倡自家投工投勞,發動本村能工巧匠和57戶村民一起將老房屋換成了青瓦白墻、飛檐翹角式的民居。另一方面借評留美,創建“婆婆評美,公公說事”評選,將德行家風、人居環境、勤勞致富作為最美標準,公公說“是非”、婆婆評“美丑”,目前已經評選了10戶最美家庭,真正讓人居環境美了起來。
二是共建文明鄉風美。文明鄉風美在“魂”。一手抓清廉文化鑄魂育民工程建設,深入挖掘“兩點兩線”共建共治的清廉元素,走好貧困村邁向網紅村的“廉學道”,弘揚口口相傳的清廉家風,建設紅遍全村的清廉之家。一手抓共同締造文明積分制度與人居環境、產業發展、政策最優惠待遇、最美系列評選、網紅打卡攤位點選擇權等聯動。
三是共建富民產業美。美麗鄉村美在產業,美在共同富裕。關東村堅持共謀共建網紅景觀“魚鱗壩”引來了人;共建河濱彩道綠色產業帶,180畝蔬菜水果采摘大棚、80畝水產養殖、8家綠色康養民宿、共享菜園、莼菜采摘體驗園等真正留住了人;共建山腰經果林示范區,全村推廣青脆李種植,村委聘請技術人員指導,群眾投工投勞共建260畝脆李基地,實現了產業富民。(湖北日報通訊員黃小龍 牟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